產(chǎn)品名稱 |
金銀花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炮制方法:金銀花,取原藥材,揀去殘留梗葉及雜質(zhì),篩去灰屑。生品用于清熱,疏風(fēng)解表。炒金銀花,取凈金銀花,置熱鍋內(nèi),用文火拌炒,至黃色為度,取出攤開晾涼。炒金銀花用于清熱解表,和胃止嘔。金銀花炭,取揀凈的金銀花,置鍋內(nèi),用中火炒至表面焦褐色,噴淋清水少許,滅火星,炒干,取出晾透。金銀花炭用于清熱,涼血止痢。
自古以來,金銀花就被譽(yù)為清熱的良藥,它性甘寒氣芳香,甘寒清熱而不傷胃,芳香透達(dá)又可祛邪。金銀花既能宣散風(fēng)熱,還善清解血毒,用于各種熱性病,如身熱、發(fā)疹、發(fā)斑、熱毒瘡癰、咽喉腫痛等癥,均效果顯著。
金銀花總花梗通常單生于小枝上部葉腋,與葉柄等長或稍較短,下方者則長達(dá)2-4厘米,密被短柔后,并夾雜腺毛;苞片大,葉狀,卵形至橢圓形,長達(dá)2-3厘米,兩面均有短柔毛或有時(shí)近無毛;小苞片圓形或截形,長約1毫米,為萼筒的1/2-4/5,有短糙毛和腺毛;萼筒長約2毫米,無毛,萼齒卵狀三角形或長三角形,尖而有長毛,外面和邊緣都有密毛;花冠白色,有時(shí)基部向陽面呈微紅,后變黃色,長(2-) 3-4.5(-6) 厘米,唇形,筒稍長于唇瓣,很少近等長,外被多少倒生的開展或半開展糙毛和長腺毛,上唇裂片鈍形,下唇帶狀而反曲;雄蕊和花柱均高出花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