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(chǎn)品名稱 |
大榛子果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榛仁油油色淺黃,是優(yōu)良的食用油和工業(yè)用油。油粕可作飼料、肥料。果殼、果苞、葉片含單寧,可制栲膠。要進行低溫處理即沙藏。溫度控制在1-5℃,時間2-3個月。即2月沙藏,4月播種。
然后再將種子和沙子混合體倒入溝里或箱里,其厚度不能超過50cm,再撒上一層4cm左右厚的凈濕沙。再蓋上15cm厚的土或蓋上草簾。木箱沙藏需放入地溝或菜窖中。
育苗地應選擇平整適中、土層深厚,肥力充足,排水性能好的沙壤地。地要深翻,20-30cm深度為宜,可以有效消滅土壤中的蟲卵及提高保水能力,通過疏松土地達到熟化土壤的目的。
播種基本在4月中下旬進行,壟作行距在60cm,播種時要在已做好的壟面上開溝,溝深5-6cm,將沙藏的種子過篩后均勻撒在溝底,上面覆蓋2-3cm的土,對于墑情較差的地塊,
覆土時要厚些,可以達到5cm。種子的發(fā)芽率及播種行距決定播種的密度,但是為確保出苗率,播撒時可以適當密些。播撒后再覆上土進行鎮(zhèn)壓一下就行。對于較干旱的地塊在撒種后要進行適當澆水保濕,促進其露白發(fā)芽。
播種半個月后基本就陸續(xù)開始出苗。在苗期時要視土壤的干濕程度給予適當?shù)臐菜?,以滿足幼苗生長需要。苗期時定期對土壤疏松除草,幼苗生長環(huán)境。待苗木10cm左右時,需追一次氮肥,施后及時灌水。
榛子,又名山板栗、尖栗或棰子,為樺木科榛屬落葉的灌木或小喬木,高約1-7m。榛子的果實為黃褐色,接近球形,直徑0.7-1.5cm,成熟期在9-10月。榛子是國際的名貴干果,也是世界上四大干果(核桃、杏仁、榛子、腰果)之一,并有“堅果”的美譽。.特征:榛子的葉互生,闊卵形至寬倒卵形,邊緣長有不規(guī)則的重鋸齒,上面無毛,下面脈上有短而柔的毛,長5-13cm,寬4-7cm;葉柄長1-2cm,細毛密布;托葉小,易早落。
花為單性,雌雄同株;雄花為菜荑花序,鮮紫褐色,雄蕊為藥黃色;雌花2-6簇于枝頭,在開花時,被包在鱗芽內(nèi),只能看到兩個紅色的花柱。氣候:榛子耐寒,可度過-30℃的嚴冬。喜濕潤的氣候,年降水量700-1200mm的地區(qū)適宜栽種。光照:喜光,充足的陽光利于榛子的生長發(fā)育和結(jié)果。土壤:對土壤的適應性強,在壤土、砂土、粘土及輕輕鹽堿地上均能生長;對地勢要求不高,但若海拔較低,則更利于榛子的生長。
榛子可補脾胃、力、明目,并對夜尿多、消渴等肺腎不足者頗有幫助。但榛子性溫熱,易上火,不可多吃。由榛子提取的制劑,具有消炎、防腐和擴張血管的作用[1]。榛子中還包含一種化學成分—紫杉醇,是紅豆衫醇的活躍成分,可治療乳腺癌、卵巢癌等癌癥,是很寶貴的醫(yī)用原料。榛子雖富含油脂,但卻可血脂、保護視力、延緩衰老。
———— 認證資質(zhì) ————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