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無患子小苗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無患子生長習性
各地寺廟、庭園和村邊常見栽培。[1]喜光,稍耐陰,耐寒能力較強。對土壤要求不嚴,深根性,抗風力強。不耐水濕,能耐干旱。萌芽力弱,不耐修剪。生長較快,壽命長。
對二氧化硫抗性較強。是工業(yè)城市生態(tài)綠化的樹種。5~6年長成,1年1結果,生長快,易種植養(yǎng)護。100~200年樹齡,壽命長。
大苗培育:選好圃地,施足基肥,按東西向作床,床寬1.5米,床高25厘米。自秋季苗木落葉至翌年春季萌芽前,挑選樹形好、長勢旺盛、無病蟲害的一年生苗木,按株行距60厘米×80厘米定植。
整地方式
整地時間在頭年10~12月份進行挖掘機深翻改土,將疏林地或荒山,全面深翻1米左右,從而改善了造林地的水、肥、氣、熱等狀況,達到改地適樹的目的,滿足樹木生長要求??筛鶕约盒枨螅謩e可按株行距1.5m×2m,2m×3m, 3m×3m, 3.5m×3.5m, 222株/畝、111株/畝、74株/畝、60株/畝進行栽植,挖小明穴,穴規(guī)格為穴面20cm×20cm,穴深40cm,挖穴時表土與心土分開堆放。
無患子造林季節(jié)
根據造林樹種的生物、生態(tài)學特性、氣候條件、土壤條件以及社會經濟等因子全面考慮,合理安排造林季節(jié),有利于造林質量,提高造林成活率,一次造林成功。春天土壤墑情好,一般成活率比秋季高,確定造林季節(jié)為春季3~4月。
幼林撫育
施肥措施。幼樹期以營養(yǎng)生長為主,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,配合磷、鉀肥,并根據樹齡大小逐年提高施肥量。幼樹定植成活后1個月左右,開始施肥, 1年可施2次,5月份、8月份各施肥一次。
撫育管理措施。根據造林地的環(huán)境條件、樹種特性、造林密度和經營水平等具體情況而定,一般應進行到幼林郁閉為止,大約需3年。松土除草的季節(jié)和次數,要根據造林地具體條件和幼林生長特點綜合考慮,一般地說造林初期幼林抵抗力弱,撫育次數宜多,后期逐漸減少。造林第1~2年,每年松土除草2~3次,第3年,每年1~2次。應根據幼林年生長規(guī)律、土壤的水分、養(yǎng)分動態(tài)及雜草生活習性而定。一般松土除草時間應在5~6月和 8~9月進行。
樹形培育。無患子定植后,距接口以上,等樹苗長高到1米處定干,開始剪除頂芽,適當保留主干,促進側芽生長,使樹冠擴展成傘形,抑制樹形直上,這樣有利于今后采收果實、病蟲害的防治、樹冠的修剪等操作;年在20cm–30cm處選留3–4個生長健壯、方位合理的側枝培養(yǎng)為主枝;第二年再在每個主枝上保留2–3個健壯分枝作為副主枝;第3–4年在繼續(xù)培養(yǎng)正副主枝的基礎上,將其上的健壯春梢培養(yǎng)為側枝群,并使三者之間比例合理,均勻分布。
無患子藥用價值
藥材來源:植物的根(無患樹蔃)、韌皮(無患樹皮)、嫩枝葉(無患子葉)、果肉(無患子皮)、種仁(無患子中仁)亦供藥用。
藥用性狀:干燥的種子呈球形,徑長14毫米。外表黑色,光滑。種臍線形,周圍附有白色絨毛。種皮骨質,堅硬。無胚乳,子葉肥厚,黃色,胚粗壯稍彎曲。
炮制:除去果肉、雜質,取種子曬干。
貯藏:置通風干燥處。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