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遼寧本溪垂榆,垂榆,本溪垂榆,湖北垂榆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園林用途 |
風景樹 |
落葉與否 |
落葉性 |
生長環(huán)境 |
露地 |
樹齡 |
8年及以上 |
樹型 |
垂枝形 |
主要觀賞部位 |
觀葉 |
中方以自然為美,在景觀建設時,追求的是與自然的和諧統(tǒng)一;西方以人工為美,他們認為,自然美存在缺陷,在西方存在的園林中,多展現人造美感。西方園林不僅布局嚴謹,且草木、花枝等修剪整齊,展現幾何圖形之美。為解決自然美帶來的不足,將思想融入其中,以思想升華自然之美,終達到藝術的高度??梢哉f,西方視覺形式美,是以哲學、美學等思想為理論依據,在西方園林建設中,為充分展現視覺形式美,思想的融入非常重要。視覺形式美,顧名思義,通過視覺感受形式美,并帶來不同感想,達到不同效果。在中西方園林景觀建設中,為吸引更多游客,充分發(fā)揮景觀作用,形式美的有效利用成為關鍵。須知,美并非空洞的,其需要實體為媒介。
縱觀我國園林景觀發(fā)展歷史,可以看出,無論是現代園林,還是傳統(tǒng)古典園林,都力求將自然景觀與人造景觀緊密結合,進而達到自然山水的境界,展現意境美,為人們帶來美的享受。對此,在現代園林景觀設計中,設計人員應重視視覺形式美的利用,將內容與形式一統(tǒng),實現形與神的有機結合,展現“雖由人作,宛如天開”的意境。在我國現存的園林景觀中,并非沒有應用形式美,而是因我國在園林景觀設計上對視覺形式美提出更高要求,并非簡單帶來視覺享受,而是通過形式美將虛體形態(tài)與實物結合,體現意境之美,增強園林景觀的內涵,豐富群眾的精神。縱觀西方建筑,可以發(fā)現,在古希臘時期,西方已經開始追求形式美。,在對美的認知上,與中方有明顯區(qū)別。
自然色在園林景觀中的應用。色彩是人類認知環(huán)境直觀的感受,人們對大自然的偏愛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自然色彩的表現。植物色彩作為自然色中為重要的一部分,其變化多樣,色彩繽紛豐富。植物大多數呈現綠色,而其花、果等總能呈現出不同的色彩,隨著季節(jié)的變化其葉色也不單一表現為綠色,也呈現紅色、黃色等高明度的色彩。因而我們設計常說的“三季有花,四季有景”的植物景觀效果,其實指導設計者充分結合植物色彩來組合搭配植物景觀。水作為自然景觀,其本身并不顯示顏色,當光線投射之后卻能表現出水光瀲滟的效果。而另一自然色景觀要素———山石,其材料的多樣性促進了其色彩的多樣性,不同材質的石材其表現出的色彩也不同,黃石呈現出暖色調的黃顏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