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名稱 |
龍柏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龍柏(拉丁學名:Sabina chinensis (L.) Ant. cv. Kaizuca),又名刺柏、紅心柏、珍珠柏等,是圓柏(檜樹)的栽培變種,龍柏長到一定高度,枝條螺旋盤曲向上生長,好像盤龍姿態(tài),故名“龍柏”。柏科圓柏屬喬木,高達21米,胸徑達3.5米;樹皮深灰色,縱裂,成條片開裂;幼樹的枝條通常斜上伸展,形成尖塔形樹冠,老則下部大枝平展,形成廣圓形的樹冠,樹皮灰褐色,縱裂,裂成不規(guī)則的薄片脫落;小枝通常直或稍成弧狀彎曲,生鱗葉的小枝近圓柱形或近四棱形。常用于園林綠化,如街道綠化、小區(qū)綠化、公路綠化等。主要產于長江流域、淮河流域,經過多年的引種,在中國山東、河南、河北等地也有龍柏的栽培。
葉二型,即刺葉及鱗葉;刺葉生于幼樹之上,老齡樹則全為鱗葉,壯齡樹兼有刺葉與鱗葉;生于一年生小枝的一回分枝的鱗葉三葉輪生,直 伸而緊密,近披針形,先端微漸尖,長2.5-5毫米,背面近中部有橢圓形微凹的腺體;刺葉三葉交互輪生,斜展,疏松,披針形,先端漸尖,長6-12毫米,上面微凹,有兩條白粉帶。
飛躍形:一般均勻保留少量主枝、側枝,并讓其生長,其余的主、側枝一律短截。全樹新梢在生長期進行6-8次類似短截的去梢修剪,并使樹冠的主、側枝長度保持在樹冠直徑的11.5倍,以形成巨龍飛躍出樹冠的姿勢。
肥水管理,龍柏喜歡大肥大水,栽植成活后,結合灌溉,年追肥2至3次,每次每畝追施尿素15kg,入秋后停止施肥。第二年早春,結合澆灌返青水,條溝式追施一次含氮量稍高的復合肥,每畝40kg。因龍柏根系淺且水平根多,應隨開溝隨施肥隨埋土,盡量避免傷根。夏季再追施2至3次尿素,每次每畝25kg。
龍柏病害發(fā)生較少,常見的除上述梨赤星病以外,扦插苗床基質不干凈或重復使用時,易發(fā)生紫紋羽病,可根據(jù)前述方法防治。蟲害常見的有布袋蛾,應在6月上旬幼蟲尚未擴散時噴布1000倍98%晶體敵百蟲以治之。
龍柏易發(fā)生紅蜘蛛、立枯病、枯枝病等病蟲害,要注意經常觀察,做到早發(fā)現(xiàn)早防治。防治紅蜘蛛可交替噴施20%螨克乳油3000倍液,1.8%齊螨素乳油5000倍液,或15%達嗪酮乳油3000倍液;立枯病發(fā)病初期可用70%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700至800倍液澆灌;防治枯枝病可噴施50%退菌特可濕性粉劑或70%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。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