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鍵詞 |
10公分大葉女貞樹,大葉女貞樹產地貨源,福建大葉女貞樹,12公分大葉女貞樹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大葉女貞:是木犀科女貞屬植物,又叫楨樹、大葉女貞、冬青、女貞籽、山白蠟樹、無毛女貞。分布于中國及喜馬拉雅山一帶;主分布于中國長江流域以南各地及陜西、甘肅南部,全國各地均有栽培。生長于海拔680-3400米的山谷疏、密林中及灌叢中。 枝葉清秀,終年常綠,夏日滿樹白花,又適應城市氣候環(huán)境,是長江流域常見的綠化樹種。常植于庭院觀賞,或作園路樹,或修剪作綠籬用。女貞對二氧化硫不僅抗性強,而且能吸收,對氯化氫也有一定的抗性,還具有滯塵抗煙的功能。
大葉女貞屬灌木或小喬木,高可達12米;樹皮灰褐色。枝黃褐色、褐色或灰色,圓柱形,疏生圓形皮孔,小枝橄欖綠色或黃褐色至褐色,圓柱形,節(jié)處稍壓扁,幼時被短柔毛,后無毛。葉片紙質,橢圓狀披針形、卵狀披針形或長卵形,花枝上葉片有時為狹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,長5-15厘米,寬(2-)3-6(-8)厘米,先端銳尖至長漸尖,稀鈍,基部近圓形或寬楔形,有時呈楔形,葉緣稍反卷,兩面除上面中脈有時被微柔毛外,其余近無毛,側脈6-20對,兩面稍凸起;葉柄長5-25毫米,無毛或被微柔毛。
大葉女貞主要生長于海拔680-3400米的山谷疏、密林中及灌叢中。生長于東部地區(qū)在海拔500米以下,西南可達2000米。暖地喜光樹種,稍耐蔭,喜溫暖、濕潤氣候,不耐寒,不耐干旱貧瘠,在微酸、微堿性土壤上均能生長。 繁殖方法 大葉女貞主要采用播種方式進行繁殖,也可采用扦插方式繁殖,后者主要用于科研方面,又分為硬枝扦插和嫩枝扦插。
大葉女貞的種子采集主要在10-12月份,當大葉女貞成熟果實的果肉完全黑透后,用枝剪剪下果穗,堆積于陰涼處,人工揉爛果肉,取出凈種,用清水反復漂洗干凈,再用透氣塑料袋裝好,放于陰涼通風處。 層積催芽:也可采取層積催芽的方式進行貯藏。將清洗干凈的種子和濕沙按1:3的比例混合堆放。選擇干燥通風、陽光直射不到的室內,先鋪上1層10厘米厚的濕沙,采取1層種子1層濕沙混合堆放,層積5層以內,堆高30-40厘米,上面蓋少量濕沙,再用稻草覆蓋。
大葉女貞的扦插方法:3月上旬,剪取大葉女貞徒長枝、基部萌生枝、普通枝,修剪成15厘米左右長的插條,將上端平剪、下端斜剪成馬耳形,留1-2片葉,為減少蒸騰,將葉片剪半。插條基部用100毫克/千克吲哚丁酸(IBA)或ABT生根粉溶液浸泡基部1-2小時后扦插,深度為插條的2/3,葉片盡量朝一個方向,以便均勻接受光照。一廂插完后,用噴壺澆透水,用50%多菌靈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殺菌。用2厘米寬、2米長的竹片搭成小拱棚,小拱棚兩頭各搭1個“十”字形架,用2米寬的薄膜全覆蓋,并用石塊、磚頭將薄膜四周封閉,以保溫保濕,防止細菌感染。
大葉女貞采穗扦插:大葉女貞嫩枝扦插以在日出之前采條為佳。將采下的枝條放于背風陰涼處,并經(jīng)常噴水,或用濕潤材料包裹,以免失水影響扦插效果,做到隨采條、隨短截、隨扦插。盡快將枝條短截成8-10厘米長的插穗,留1片葉,將葉片剪半,以減少蒸騰。為提高成活率,將插條基部速蘸1000毫克/千克吲哚丁酸或ABT生根粉溶液5秒,隨蘸隨扦插,葉片盡量向同一個方向,以便受光均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