產品別名 |
安山巖 |
面向地區(qū) |
全國 |
安山巖(andesite)是中性的鈣堿性噴出巖。與閃長巖成分相當。安山巖一詞來源于南美洲西部的安第斯山名Andes。分布于環(huán)太平洋活動大陸邊緣及島弧地區(qū)。產狀以陸相中心式噴發(fā)為主,常與相應成分的火山碎屑巖相間構成層火山。有的呈巖鐘、巖針侵出相產出。安山巖火山的高度大,一般高500~1500米,個別可達3000米以上。
安山巖(andesite)一種中性的鈣堿性噴出巖。其成分相當于閃長巖。手標本新鮮面深灰-褐灰色,風化或蝕變后呈灰綠-紫紅色。色率一般為20~35,斑狀結構(有時可見巨斑),斑晶主要為斜長石及暗色礦物。其中斜長石以中長石﹑拉長石為主,常具環(huán)帶及熔蝕結構。
常見暗色礦物有輝石(普通輝石﹑紫蘇輝石)﹑角閃石和黑云母。基質主要為交織結構及安山結構(?;豢椊Y構),由斜長石(更長石﹑中長石為主)微晶﹑輝石﹑綠泥石﹑安山質玻璃等組成﹐堿性長石﹑石英少見﹐僅個別填充于微晶間隙中。副礦物以磷灰石及鐵的氧化物為主。氣孔﹑塊狀構造,有的氣孔被方解石﹑石英﹑綠泥石等充填﹐形成杏仁構造。
安山巖是造山帶內分布廣的一種火山巖,因大量發(fā)育于美洲的安第斯山脈而得名。多呈巖被、巖流、巖鐘侵出相產出。受熱液作用,常產生青磐巖化。與其有關的礦產有銅、鉛、鋅、金(銀)等。從島弧、活動大陸邊緣向大陸內部,安山巖的堿度一般變大,鉀質增高。安山巖類在造山隆起區(qū),隨構造活動的加強,多向流紋巖方向演化;而在凹陷區(qū),隨構造活動的減弱,常向粗面巖,甚至響巖方向演化。
粗面安山巖是成分與二長巖相當的、介于粗面巖和安山巖之間的噴出巖。粗面安山巖呈白、灰、淺黃或紅色,常為斑狀及粗面結構,氣孔塊狀構造。斑晶主要由斜長石(中長石、更長石)和暗色礦物組成。在一般情況下,斜長石斑晶有鉀長石鑲邊,形成正邊結構,或者堿性長石充填斜長石微晶的間隙?;|具有交織結構和?;豢椊Y構,基質礦物主要為斜長石及堿性長石,常含數量不等的玻璃質。
安山巖在熱液作用下常蝕變而成青磐巖。此種蝕變產物是綠簾石、綠泥石、鈉長石、絹云母、石英和碳酸鹽礦物的細粒集合體,它是鉛、鋅、銀礦的重要找礦標志。安山巖和玄武巖之間往往呈現過渡關系,在產狀上也常共生,用肉眼、化學分析或顯微鏡鑒定方法區(qū)分它們均是比較困難的,這時可把這種過渡性巖石定為玄武—安山巖或安山—玄武巖。
最近來訪記錄