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浪石質地堅潤,黑地白脈,紋理清晰。底色為黑、灰黑色,原石的部分常呈黃褐色,白色的紋絡如雪花勻撒于石上,清晰而不張揚,有些石上則有著明快的白色花紋,形似溪水瀑泉、浪涌雪沫,亦如幅若隱若現(xiàn)的山水畫卷。雪浪石儲量較豐富,體量大者幾噸、幾十噸,可作園林景觀石,小者幾公斤,可供賞玩。
這些本無生命的石頭,因為和中國傳統(tǒng)的禪宗、哲學、美學思想相融合,而激發(fā)出特的魅力。有些假山所營造的藝術景致,甚至遠遠超過了真實的山石,形成了更高層面的審美意境。它包含造山者對藝術的理解,飽含造山者豐富的思想內涵,體現(xiàn)出造園者的性情、情懷和品味。假山能使園林具有幽遠的情致,所謂“景有盡而意無窮”是也。
一塊石頭就是一座山。“石敢當”習俗,以泰山地區(qū)為中心,逐漸擴散到全國各地(包括臺灣省和少數(shù)地區(qū))和東亞的日本(日本京都博物館就收藏有沖繩出土的泰山石敢當制石)、韓國及東南亞和世界各地的華僑居住區(qū)。“泰山石敢當”習俗相傳至今,已逐步革除過去的色彩,表達著人們向往和追求平安吉祥的意愿。《》曾以《“泰山石敢當”為華人祈?!窞轭}報道了“泰山石敢當”習俗在國內外的傳播情況。報道稱:在北京的四合院,有高約四尺的“泰山石敢當”;在閩粵沿海,與獅文化相融合,出現(xiàn)了造型多樣的“泰山石敢當”;在澎湖東北季風勁地區(qū),出現(xiàn)了塔形“石敢當”。臺灣同胞歷來也都把“泰山石敢當”看作平安的象征,稱它為“無聲的、“止煞祈福”的。在日本,早的“泰山石敢當”石刻在宮崎縣,立于1868年。據統(tǒng)計,日本全國的石敢當?shù)窨踢z跡存量有600多塊。在泰國首都曼谷,多處庭院刻有“泰山石敢當”字樣。在馬六甲眾多的門,都有“泰山石敢當神之位”的碑石。在馬來西亞,“泰山石敢當”矗立在檳城蛇廟外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