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山石資源豐富,因各地地理位置不用以及氣候條件的差異,所產(chǎn)石料也很多樣,假山也形成了不同的風(fēng)格,可以用來做假山的石料種類繁多,不同的假山石因石料不同做假山的方法不同,因石料本身的因素,做出來的假山的風(fēng)格也不相同,選擇什么石料做假山,全憑個人的愛好
千層石也叫積層巖,石料堅硬致密,外表有很薄的風(fēng)化層,比較軟,石上紋理清晰,多呈凹凸、平直狀,造型奇特,變化多端,有土黃色,青灰色 ,不吸水,是做假山常用的假山石之一。
利用假山大型建筑物特性對園林空間進行分隔和劃分,將空間分成大小不同、形狀各異、富于變化的各種空間形態(tài)。通過假山的穿插、分隔、夾擁、圍合、聚匯,在假山區(qū)可以創(chuàng)造出山路的流動空間、山坳的閉合空間、山洞的拱穹空間、峽谷的縱深空間等各具特色的空間形式。假山還能夠?qū)⒂稳说囊暰€或視點引到高處或低處,創(chuàng)造仰視和俯視空間景象。
從造型來說,我國近內(nèi)所建假山,能被人們所熟知的的假山作品,大多數(shù)由于組合單元不多,或組合不得當(dāng),致使形體缺乏變化,輪廓單調(diào)。這種現(xiàn)象,尤以園中只有一假山的為明顯。明末清初的假山組合主要為絕壁、峰、巒、谷、澗、洞、路、橋、平臺、瀑布等。
假山是用自然石或人造石營造的擬自然石景。假山是真山形式的反映,真山的形式則是地形地貌特征的體現(xiàn),崇山峻嶺,丘陵岡阜是我國的地形特點。所以千來,書畫中以峰顯山巒,坡示丘陵,假山則成為造園大師們對真山概念化和抽象化的濃縮品,換句話說,假山源自真山,卻又對真山加以典型化,模式化,意境化,象征化,是對真山的藝術(shù)再現(xiàn)。
駁岸石是是重要的景觀石材,分為太湖石、石筍石、珊瑚石、卵石、千層石、龜紋石。外貌特征:太湖石屬于石灰?guī)r,多為灰色,少見白色、黑色。石灰?guī)r長期經(jīng)受波浪的沖擊以及含有二氧化碳的水的溶蝕,在漫長的歲月里,逐步形成大自然形狀怪異多變、曲折圓潤的太湖石。
按照駁岸的造型形式可將駁岸分為規(guī)則式駁岸、自然式駁岸和混合式駁岸。規(guī)則式指用塊石、磚、混泥土砌筑的幾何形式的岸壁。如常見的重力式駁岸。半重力式駁岸、扶壁式駁岸等。規(guī)則式多屬性的,要求較好的砌筑材料和較高的施工技術(shù)。其特點是簡潔規(guī)整,但缺少變化。
水景駁岸景觀石的大小,以水景設(shè)計方案中的要求為依據(jù)。水景的水域面積大時,可以選擇大一些的景觀石,當(dāng)水景水域面積小或狹窄時,選擇小一點的景觀石,總之景觀石的大小要與水景整體要相互協(xié)調(diào)。
水景駁岸施工中,石頭一般是群置的,石頭的選擇一定要注意石頭大小的比例,一方面方便水景置石的施工,另一方可以營造更好的意境。